乡亲
在罗杰的记忆里,乡亲们总是穿着一个颜色的衣服,衣服的颜色也相对比较单一,大都是蓝色的,少许的有些白色的红色的。年长得有些都是蓝色的,男人们有不少戴着“红军”鸭舌帽,穿着解放鞋,俨然有解放军的感觉,不一样的是解放军拿的枪,而这里的男人都是扁担,扁担两头或是各种桶(一般多为水桶或者粪桶,水桶用来从村里公用的水井挑水回家用,粪桶用来从家里挑粪去田里地里作肥料),两种桶,差不多的路径却有不同的作用,扁担两头也或许是竹子编的各种篮子,或者是干脆山上砍下来的树杈捆(用来烧柴火的),扁担两头就是两大捆,或者是锄头、扒斯(罗杰家乡的土话,一种类似猪八戒的武器,用来扒泥土或者树枝之类的农用工具)。人们三五成群要么在房屋的前面的场地上闲聊,要么田埂上聊着各种八卦,我猜测有不少是关于收成的,也有不少是关于某某家某人的种种。老乡们给罗杰的记忆有很多种,其中印象深刻的是中华传统的优秀品质,如勤劳、任劳任怨、能吃苦、孝敬父母、特别敬畏神明和死去的人们。说到敬畏神明,在春节和清明这两个节日表现得特别明显。
春节,是从农历二十四开始的(俗称小年),从这天开始基本上就进入了过年的氛围了,直到正月十五春节才结束。这期间很多次的祭祖,其中最大的两次就是正月初一和正月十五,正月初一这一天,罗杰的爸爸妈妈很早就会起来,妈妈准备早饭和需要祭祖的用品,爸爸一般准备些蜡烛和爆竹,小孩子们也很早就醒了,或是兴奋过头的醒了,或是被早上的爆竹声惊醒。早饭后,家里的男人们会去祖堂前放鞭炮,每户人家一大串鞭炮,聚集在一个地方约莫同一时间点燃爆竹,爆竹声震耳欲聋,青烟像是巨龙在祖堂前腾起,预示着祥和,听老人们说,爆竹声大,是为了把祖先们喊回来,接受大家的跪拜,爆竹过后,村里的所有的男人,不论大小都要进入祖堂里面行大礼,先向天地各六大拜(即站着拜三拜,然后跪着拜三拜),拜完天地,要向祖先灵位行大礼(同样的六拜),这些完了之后就是祖堂的人们高喊相互拜年。村里有七大姓,罗姓拜完后等其他的六大姓的人们,来罗姓祖堂里面向祖先拜年。然后一同约好,敲锣打鼓去给其他姓氏的祖堂的祖先拜年,这样下来基本一个上午去了一大半,七大祖堂的大拜年结束后,就是各户人家独自去各户人家认为的重要人或者村里的老者去拜年了,罗杰铁打不动的正月初一要去向爷爷奶奶(已去世)、外公外婆、舅舅舅母、叔叔姑父、姨夫母还有村里的老者拜年,整个大年初一上午肯定是满满的。但是,大年初一反而没有给自己的父母拜年,罗杰想:来年肯定要给自己的父母拜个年,行大礼感恩辛苦把我养大成人,教我做人的道理,也祈福他们身体健康长寿。
正月十五是一年当中最有意思的一天,这一天开心是因为晚上有游灯笼、耍狮子,还可以要到很多好吃的东西。灯笼由于耗费很大,而且是个手艺活。罗杰小时候还有,随着村里会这个手艺的老人都相继离开后,手艺估计也失传了。这个活动就没有了。在罗杰的记忆里,村里总共办过两次,都是他极小的时候。记得村里决定要正月十五游灯笼后,就要开始集资了,就是每户人家按照人头来出对应的份子钱。这个收钱不仅是个力气活,还要有耐心,村里的每户人家的经济情况不一样,有些家庭经济上确实很紧张,钱有的时候收不上来或者晚点收上来,自然为首的人要去多做工作的,等钱收集的差不多了后,村长要召集每个宗室的为首的人开始祭拜天地和祖先,宣布这行活动,祈求祖先的祝福。随后要去村里请这些会手艺的人们(大多数老者),还有些年轻人去山上按照老者的吩咐砍伐些竹子和小树木下来,并把竹子劈开成长长的逐条和小木棒,老者们就在祖堂里开始他们的编织工作了。一般要很长时间,差不多好几个礼拜的紧张连续工作(这期间有很多人会过来围观,罗杰也去过,虽然很小看不懂,但是他喜欢听老人们讲故事,他们都是故事大王,罗杰经常听的出神)。
长龙的骨架编织好了以后,需要往上面黏上白纸,并把各种剪纸贴上去。整个长龙最重要的是龙头,不仅要逼真,还要有灵气,而且很大很重。举龙头的基本上年轻的壮汉,不仅要举得稳还有摆动龙头,很是吃力。这个龙好不好,关键看龙头是否霸气逼真和举龙头的人是否耍得好,其次就是龙尾,也需要逼真,当然没有龙头那么大,但是龙尾耍的好的话整条龙就俏皮了。每节龙里面都有红色的蜡烛,所以晚上看上去,整条龙在黑夜里就像真龙一样游动,再加上龙两边各有一头狮子(就是两个人在狮子里面举着狮子玩耍)和锣鼓声震天,很是热闹。游龙和狮子要去祖堂里拜祖先也要去每户人家转一圈,去到每一户人家都是爆竹声迎接,真龙到来带来的是吉祥和来年的好运气。小孩子们一般都是围着灯龙和跟着他们全村跑。一片祥和,随着这一晚的落幕,春节算是结束了。
好像全村人一年的辛苦就是为了春节的这些天的快乐,这也挺好。在罗杰很小的时候,村里的文化和氛围还是很传统的,是祖辈上留下来的小农社会的状态,人们对生活的追求没有如今的复杂和不可收拾,那个时候的快乐也许会更加纯粹和简单,可是时光回不到过去,只能留在他记忆的深处。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abqm.com/13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