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端、晌四象解、系之法(端字五行属什么意思)

横竖表达的端午效应,在晌合、晌分与端合、端分的组合层面上,出现了两种不同的解系、结系关联关系。解系、结系之术,产生在垒石结绳时代。它与现代的组合术、分形术比较,最关键的认识差异就是组合体的认识层面性。

在现代西方数学中,组合分解都是相对一个唯一不变的特定几何元素点、线、面、体的机械性静态组合。组合的变化内容,只在于被组合事物的体型的结构性。

但是,随着组合元素的数量种类的增加,这种数量种类的增加所形成的组合体又呈现出无穷无尽性。而且,这些无穷无尽的几何元素结构体之间,并不存在相对运动、相对变化的关联关系。即:现代西方几何研究三角形就是三角形,它与正方形、矩形、菱形、……除了几何结构元素的构成相同性之外,并不存在相对运动、相对变化的关联关系。所以,对三角形的研究,仅仅是研究三边三角之间的量值变化形成的对应关系;而边的长短变化、角的大小变化,除了数值表达的量之外,并不存在其它运动变化规律的进一步表达。

中国属性数学对分形组合与分解的“结”、“解”研究,则是通过晌、端形成的运动变化关联关系组合来表达的。无论晌与端,它们都是由运动抑扬状态更相动薄过程构成。它所反映的几何规律性,并不是一种静止的形状,而是运动抑扬、更相动薄的一个变化区间,以及这个区间存在的一个可端端正正认识的“倾倾之反”的关联关系——“一端四午”的认识方法。

晌与端的组合,可以表达两种运动状态的二合而一。如太阳在天空中的晌运动呈现勾股变化的成圆性。

前晌左勾右股,勾增股减;

后晌右勾左股,勾减股增。

它们都有一个不变的属性,即有勾有股。“倾倾之反”变化的三对属性是:前后、左右、增减。

而正晌为中午,为前后之中、左右之中、勾股相等、无增无减。列表如下:

上午

中午

下午

前后

前晌

正晌

后晌

左右

左勾右股

勾股相等

右勾左股

增减

勾增股减

无增无减

勾减股增

运动抑扬

不止之小入端出端

更相动薄

勾股、左右、增减三焦更相动薄。

显然,正晌的认识,端午认识的起点。

从方位认识来讲,东西运动横,上下运动竖。可以把它描述成横竖二合而一的运动形式,并称为人类认识到十的开始。十,甲骨文中表示为天干数字“甲”。

但是,从属性的组合、分析的“结系”、“解系”认识过程来讲,则一个属性四象复合形成的一个相对论认识体系。在这个认识体系中:

前后,表达的时间先后认识;

左右,表示的空间方位在面向正午的时候左东右西认识;

勾股、增减,表达的运动抑扬、更相动薄形成的动静观。

端午之识,是时间、空间与人类认识的运动抑扬、更相动薄所产生的一个综合认识结果。它具有时间与空间的一体表达性,同时,也具有人类对复杂运动事物的可持续认识性。显然,它与现代西方数学的线性分立认识的空间与时间的一分为二数学几何体系是不在同一认识层面上的。

端午术形成的端点认识,是在时间、空间、运动抑扬、更相动薄的四种属性相对性四象合一运动产生的结果。它虽然是一个点认识,但是,它仍然是可以再分解、再认识的属性相对性组合。

既可以把它用属性相对性转换成时间的前后次序性,

也可以把它轮换成太阳东升西落的空间运动形象,

还可以把它数字化表达为勾股运动抑扬、更相动薄的属性几何定理

在勾股关联关系问题上,有勾股成圆的定理。但是,因为属性数学中的数学认识理论,并不是来源于纯粹人类认识范畴中的定义与推论,而是来源于对自然四象认识的进一步属性化认识形成的体系。而现代西方数学在人类高度抽象的定义范畴内,用一个定义推导另外一个定义,一个定义条件与继续定义条件的叠加,已经进入了无法认识不符合定义条件之外的常见自然现象的荒唐程度。尤其是对于出现“倾倾之反”认识的“二童观日”、“一石二鸟”、“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等问题,不仅仅在数学范畴内解释与计算不了,就是在哲学范畴内也找不到解决的方法。

这也是西方科学体系必须在两个相对的分立学科之间,建立边缘学科来弥补这一缺陷的不得已而为之的办法。

这也是中西方科学文化壁垒的根本问题从认识方法上产生的根源。

更是西方科学认识无法走进中国传统科学认识的根本原因。

西方现代科学虽然解决了一分为二的认识论与方法论问题,但是,却无法走进二合而一的认识论与方法论。

中国人在一百多年前,放弃了中庸之道”而走进全盘西化的道路。其根本原因,是《易经》后封建文化的“中庸之道”与“折中”认识论,虽然在八卦理论上继承了“天人合一”的认识论模式,但是,

先天八卦四版本的继续变化篡改成了后天八卦的定式不变化;

“天人合一”篡改成“人神合一”的“君权天授”。

“中庸之道”不仅仅废除了“倾倾之反”的端午认识方法,甚至,连一分为二的认识论也被“中庸之道”所取缔。

所以,在“中庸之道”一统天下的封建文化时代,中国人发现了一分为二的西方认识论与方法论,就误认为找到了相对论认识的钥匙。因此,才走上了全盘西化之路。

但是,与中国人一百多年来的全盘西化相反,西方人却在研究中国的古老文化,试图从中国古老的文化中找到二合而一认识相对论的方法。于是,中国人把“中庸之道”送给了西方,但西方对此并不感兴趣。

那么,西方人热衷研究的到底是什么呢?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90151833@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abqm.com/1740.html